寬頻整合服務網路
 計數器 富智光纖寬頻通信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寬頻整合服務網路與非同步傳輸模式

合服務數位網路(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;ISDN)最早概念乃在1972年由CCITT(原為ITU)正式提出的。ISDN目的在使用同一通信網路提供使用者多樣化的服務的傳輸路徑,並解決多項服務同步並行時之問題。ISDN推廣初期因各大廠牌交換機無法相容,且局端與用戶端設備價格昂貴,因此使得該網路推展相當困難,但自1992年Internet導入商品,加上多媒體需求使得整合服務數位網路又死灰復燃,在1996年日本政府政策的推動ISDN網路建設,更讓其更加注入一份活力與契機。 對於ISDN,由CCITT定義所提供的三類服務包括承載服務(Bearer Service)、電傳服務(Teleservice)及支援性服務(Supplementary Service),我們可以由圖1來說明。

NT1:網路終端設備1 NT2:網路終端設備2

TE1:終端用戶設備1 TE2:終端用戶設備2

1為用戶終端設備的配置情形,而所謂承載服務是指由本地的S或T點至他地資訊使用者的S或T點的資訊傳送服務;而電傳服務指P或Q點提供之通信服務稱之,故電傳服務必包含前項之承載服務,以便傳輸語音或資料。承載服務與電傳服務是可單獨運作的,但支援性的服務乃為支援兩項服務以提供附加價值,其所無法單獨提供給使用者的,是如安全檢測等服務。

整合服務數位網路上有三種通道型態,分別為B、D及H三種,而其中B通道傳輸速率為60kbps,負責傳送使用者訊息包括語言、數據、傳真等,並可提供多種通訊方式如電路交換、分封交換等方式、而D通路有兩種傳輸速率分別為16或64kbps,主要作電路交換訊息、遙控信息及分封交換信息的傳送;H通道又可分為H0、H11、及H12三種傳輸分別為384kbps、1536kbps及1920kbps,其主要處理高頻寬的資訊傳輸如高速傳真、視訊傳輸等。

ISDN用戶之網路界面的存取型態有兩種方式,一為基本速率存取型態(Basic Rate Access; BRA);另一為原級速率存取型態(Primary Rate Access; PRA)。兩種存取型態提供不同服務,基本速率存取型態由兩個B通道及一個D通道所組成,傳輸速度可達192Kbps;原級速率存取型態有兩種組成方式,歐洲規格由三十個B通道及一個D通道所組成,傳輸速度可達2.048Mbps;美國規格由二十三個B通道及一個D通道所組成,傳輸速度可達1.544Mbps;基本速率存取型態應用在頻寬需求較少的家庭網路,而原級速率存取型態則應用在頻寬需求較大的企業網路。

寬頻整合服務網路(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;B-ISDN)是第二代的整合服務網路(ISDN)技術,在光纖網路上傳輸速率可達150 Mbps 的高速寬頻通訊,它的出現讓媒體通訊方式有了解決之道。而非同步傳輸模式(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;ATM)為一架構於高速網路上或寬頻整合服務網路上的傳輸標準模式。因此網路與非同步傳輸模式的關係有如道路與車子的關係,其中非同步傳輸模式如同被制式化的車子,可運送被切割成固定長度的資料,而網路即如同道路一樣,提供一個傳輸管道,但管道材質會影響到資料的傳輸速度,如利用銅線就像行駛在一般道路,只能行駛一般的速度;若使用光纖材質,就像行駛在高速道路,速度將快速很多。早期我們均以乙太網路為區域網路(LAN);而以 X.25為標準的為廣域網路(WAN),但由於寬頻整合服務網路標準的出現而模糊了上面兩者的疆界。